了解iOS 6开发第二篇:iOS常见设计误区
在iOS应用的设计上,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。WWDC 2012 Session 221 - iOS User Interface Design,指出了以下十种常见的误区。
误区一:糟糕的图标设计
iOS 4添加了文件夹功能,iOS 6的App Store中,用户可以进行批量下载。App Store发展的这四年,已经有了60多万的iPhone应用。制作一个App,周期一般从1个多月到半年、甚至一年不等,做几个、甚至十几个版本的图标,反复推敲,是完全值得的。优秀的图标设计,是每个优秀App的标配,也是每个设计师的必修课。
如何设计优秀的图标呢?苹果给的建议只有两条:美观漂亮;可以一眼识别。第一条是设计师取决于设计师的修养和风格。这里说下第二条。
如何设计“可以一眼识别的图标”:
- 专注于一个独特的轮廓。如Music, iBooks, Instapaper。
- 慎重地选择色系及颜色搭配。如Day One, Instagram。
- 避免使用照片。
- 避免图标上出现一堆文字。比较一下Vimeo、Pinterest、Tumblr的Logo和App图标。
- 正确使用材质。如iCal、Notes、Camera应用。
- 保持创新。这里要赞一下Evernote Food的图标设计(Sushi放在一个方形的碟子上)。
- 在不同色系的主屏壁纸下,测试你的图标是否清晰。
- 把App放进文件夹中,测试图标是否清晰。
误区二:强制用户注册
一些app是有账号系统的,比如社交网络类型的应用,或者Readability类型的应用。不要强制用户注册才可以使用,至少允许用户在不注册的情况下,使用app的一大部分功能。承受着用户获取成本的提高,这种粗暴的直接把用户拦在门外的做法,越来越不可取。
误区三:过小的控件
保证每个控件以及任何可点击的区域,不小于44 * 44的尺寸。大概是导航条的高度,也是内置Calculator应用的按钮高度。如果设计上为了突出一些功能,可以把最主要的功能的按钮变大,但要保证其它按钮不能小于最小范围。Instagram就是这样做的,拍照按钮在下方的UITabBar的最小间,但比其它按钮要大一些。
误区四:难以阅读的文本
正面代表是Mail,在列表界面和邮件正文界面,通过字体的阴影、大小、对齐等变化,达到最佳的阅读体验。
一些原则:
- 使用阴影和字体大小,来区分不同层级的内容
- 保证文字的主体清晰,易于阅读
- 对齐文本,以便用户快速浏览
- 右对齐Label,左对齐文本内容
- 在iPhone和iPad上,分别测试你的应用
误区五: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警告信息
- 作为程序员和曾经的Windows用户,我只知道Error: 0xc000007b这样的信息可能是内存泄露;而普通用户甚至认为显示屏是PC的运算核心。不要把这些糟糕的提示风格带到Mac和iOS应用中。对用户要“说人话”。
- 有歧义的提示:您想要取消交易吗?(OK, Cancel)两个选项,用户是搞不清楚应该选哪个的。
- 避免不必要的警告提示;提示信息可以用非模态的方式展现,参见Mail里面,更新邮件后下方的状态条
- 以直接的动作描述,来命名警告提示的待选按钮。如(Close, View)
- 把确定、确认的按钮放在右边,取消、中断的按钮放在左边
- 使用ActionSheet或者Popover来确认危险的操作(destructive operation)。如删除操作。
误区六:使用易于用户理解的语言
举一个正面例子:iOS 6的Settings中,Do Not Disturb开关,如果把Label文本换成System Alerts,明显会变得对用户不友好。“说人话”。
误区七:过度的品牌宣传
想象一下,把一个应用的导航条标题,全部换成产品名或者公司名,会怎么样?
误区八:无意义的后退按钮
Windows过来的设计师的通病。要使用有意义的标题来命名按钮,如上一个导航层级的标题,就比“后退”描述了更多信息。
误区九:令人困惑的动画变换
在视图切换,或者用户执行操作的时候,进行动画变换,可以增加逻辑感、沉浸感和“空间感”。但不要滥用。
误区十:应用的“风格”不恰当
- 应用主要两种类型:娱乐类和工具类。娱乐类的应用更强调乐趣、沉浸感,工具类的应用更强调稳定性和效率。不要搞反了,强调风格也要适度。
- 苹果建议尽可能地使用“仿真”的思路去设计:比如温度计、指南针这样的app,用户在物理世界中已经习得如何使用,没有额外的学习成本。
总结:
- 专注用户体验
- 熟读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(HIG)
附小广告一则:唱吧iOS团队诚招iOS工程师,推荐成功即奖励6000元现金或iPhone 6一部,详见这篇blog。